第三十三章 晚餐(2 / 6)

头,一无是处是吧,但修房建屋,还必须得用它,方对方,正对正,棱角碰棱角,最终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。那圆滚滚的石头,滑不溜秋的,哼哼,观赏把玩一下可也,做基础和砌墙嘛,是万没可能的。

所以嘛,做人做事,方正一点,保持点棱角,并不是过错,却是难得的品质!

道路尽头是一个三层小院,屋前屋后全部都硬化成了水泥地,因为厚度都是按照县乡道20公分控制的,所以上车是没问题的。

停好车,两人下来,屋前屋后已经有了很多人,屋后摆了有十几二十张桌子,也张开了大排档那种简易伸缩的帐篷式的遮风挡雨的伞,林云一直搞不明白这个东西,到底该叫帐篷还是该叫伞。

屋前的父老乡亲,有林云认识的不认识的,男的女的,老的少的,因为林老二常年在家的原因,大多都是认识林老二的,从相貌也大抵能推断出一起的该是林老大,也就是林云。

无论认识不认识,挨着打招呼,寒暄,诉说一下当年,该递烟的递烟,该叫长辈的叫长辈,不过这些六七十岁的大多都是平辈,因为林云的辈分高,反倒是一些小屁孩一个劲的喊林云爷爷,大公之类的。

林云心想,这下可找到自己老成的原因了,就是让这帮人叫的,过寿的人是林云老爹的其中一个哥哥,也就是林云的伯伯,不过客家人是不这样叫的,叫爷,排行第几就叫几爷,单字,不是双字,双字就是爷爷辈了,不是伯伯叔叔这辈了。

我们忙碌,我们奔波,我们背井离乡的讨生活,但我们不能忘记了自己的出处,我们更不能忘了本,客家人在我国也算是一个相对较大的群体了,分布也比较广泛,不过四川不太多,历代以来,客家人都是到处迁徙,早就忘了最早的发源地了,所以叫客家人。

林云就是客家人,而家乡的这些老的少的大多只知道自己是湖广填四川来的,而并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客家人的后裔,其实都是汉族,没有必要这样那样的区分,但知道了就不应该忘记,这是我们的传统,至少它能解释我们从哪里来。

因为颠沛流离,所以客家人都团结,宗族观念比较强,这是印刻在血脉里边的。

林云好不容易在外边应付完这一大波中老年兄弟姐妹及其后辈,和林老二进得屋来。

给二爷二娘打过招呼,各自递上在老二车上用红包装起来的孝敬钱。

过八十大寿的也是二爷,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,再说过大寿,或六百或八百的孝敬钱还是要的,这也是传统,再加上这么大一个家族,都是自谋生路式的讨生活,也没有谁混了一官半职什么的,所以些许礼金并不违规,这也是约定俗成的东西,没什么可说的。

陪着二老说了会话,林云就出门自己找节目去了,其实林老二早就跑了,不知道去哪里了。

来到屋后,到处桌上都坐着人聊天,估计开饭还得等上一会儿,林云就四处找比较熟悉的表姐表兄,堂姐堂兄,聊天叙旧拉家常。

为什么没有妹妹弟弟这些呢,还真没有,因为林云的老爹是他们那一辈儿兄弟姐妹中最小的,所以到了林云这一辈,除了林老二,就没有了比林云还小的了。

聊天嘛,无非是最近怎么样,工作呀,生活呀,婚姻呀,七嘴八舌的,有点让林云疲于招架。

早知道拿个手机随便往哪个地方一猫,等吃饭好了,非要自己凑上去找这个罪受,自然免不了耳根受罪。

其实也是无可厚非,都是兄弟姐妹,自然都是关心这些的,但大家翻过去复过来都是这几句,再好的话也觉得腻了,但你还就得陪着笑脸受着,能回答的就回答,不能回答的就嘿嘿嘿,这是林云的原则。

陆陆续续的有人来,亲朋好友,本乡本土的乡里乡亲,各自的圈子各自的兄弟哥们儿,或沾亲带故的儿时玩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