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9章 清廷败因(2)(2 / 2)

这实在是让他难以接受。

“最后再说临时招募的乡勇。

说是乡勇,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农民拼凑而成的。

他们哪里受过什么军事训练?更别说有什么装备可言了。

这些乡勇可以倚仗的只有矛戈、盾牌、锄头、镰锹这种十分原始的武器。”

刘邦听到这里脑袋恍恍惚惚。

一群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的农民,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蛮夷精锐。

他似乎已经看到这些乡勇悲壮的结局了。

“然而就是这些不起眼的乡勇,给带英造成的损失最大。

因为与其他两支官军相比,他们更有理由来驱逐带英的侵略。

这理由或许不是什么国家情怀和家国大义。

或许又只是单纯的想要保护自己脚下耕地不被人破坏。

三元里之战时,乡勇们奋起而击。

就靠着原始的武器击毙了七名英军,重伤了四十二人。

这也是带英海军在鸦片战争中遭遇的最惨重的一次伤亡。”

朱元璋感慨道:“谁言蚍蜉不可撼树?”

任小天点点头:“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,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。”

随即他又说道:“但是三元里之战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。

像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很难再成功复制。

况且这三支军队都是各自为战,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。”

刘秀讶异道:“这又是为何?

朕还是第一次听说打仗还有这种情况的。”

刘秀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不管是打什么样的战争,最高的指挥有且只能有一个。

不然的话这些将士们该听谁的?

别到时候打着打着连自己的敌人都分不清了。

哦,带英人黄毛碧眼,还是很好分辨的就是了。

“因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上级。

八旗归都统指挥,绿营归总兵指挥,乡勇则归提镇指挥。

这三者之间互相没有管辖的权利,自然是要各自为战了。

虽然上面还有钦差大臣,但手握重兵的将军可不认这个钦差。

何况钦差也未必就是精通军事的大臣。

真要让他们来指挥,或许战况会比原来更差。”

刘秀微微摇头。

指挥系统乱成这样,那什么仗怕是都打不好。

任小天继续说道:“由军队乱象也引申出当时清廷的一大核心政策。

这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第四个原因。”

刘邦顿时追问道:“哦?是什么原因?”

任小天摇头道:“清廷历来是防汉远甚防夷。

自从入主中原以来,人数不占优势的清廷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汉人会推翻他们的统治。

所以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各个方面对汉人进行限制。

即便是到了鸦片战争时期,这种限制也并没有打开。

这也就是绿营军只能捡八旗淘汰装备的原因。

他们怕汉人拿上装备之后首先造他们的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