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4年:交流(3 / 4)

“咱们这用得着煤吗?大老远运过来多累人,山里木头都烧不完。”

“木头是木头,煤是煤,这是想着烧木头总有个头,煤能一直存放,随拿随用。”

山里物资除了吃的外,就是燃料,相比较吃也一样重要。

山林中木材就算再多也需要考虑砍伐数量,砍后要补种。

煤就没这个方面的问题,运上来存放好别被雨水淋湿就行,虽然被淋湿也就是影响燃烧。

“回头看看给屯放起来,后续总队那边运物资过来,都会运煤到大队。”

“今后都会运过来?”

“对。”谢一城解释着,“东北的煤矿多,加上因为工业建设需求量增大,产量也在不断提升,周围几个地区煤矿产量提上来,所以才轮到咱们这边,之前都是以供应工业生产为主,少部分到城市。

“咱们山里还能有的木材烧,那些住城里的离山远的,家里又不大堆不下那么多木材,加上木材烧炕扛不住太久,还是煤更合适。”

省内距离他们这边最近的几处煤矿,无外乎挖了很久的辽源煤矿、通化煤矿、蛟河煤矿几处。

主要是离大队这边相对要近一些,运输方便不少。

至于抚顺煤矿跟鸡西煤矿,都已经超过400公里,哪怕是省内运输距离也远不方便。

从罐头到煤,都是遵循多地方供应,避免因为一处供应地出现问题,导致后续供应不上。

这不只是后世的厂商供应链两家2/8分保证意外情况,在50年代已经有了。

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,稳定大于一切。

段文在一旁点头表示理解:“城里肯定跟咱们大队这边不一样,就是运上山麻烦了点。”

“现在麻烦,说不准今后就给修山道了,到时候能通卡车也说不准。”

谢一城这话一出,邵义进跟段文都是一惊。

“队长,这消息是真的?要给咱们大队这边跟总队修山道连一块?”

谢一城轻笑:“我就这么一说,这来回这么远的路,就为了修一条通下去的山道,没啥可能。

“想这还不如想咱们直接搬总队旁边更合适。”

谢一城是一点没胡说,到后世这个山道可能会修,一旦修起来,可能直接是修国道。

但是在现在,没啥大可能。

就跟他说的一样,上面宁愿给他们调到总队旁边待下,也不会修这条道。

他就是纯粹画一张大饼,肯定能实现,就是时间问题。

听着谢一城这么一说,两人就没太在意,只是这么一说。

继续阅读

在谢一城领着下,几人看了剩下的其他物资。

人生在世,衣食住行。

除了粮食配料罐头跟煤炭这些跟吃饭息息相关的东西外,衣服也是不能少的。

因为行白山季节明显,大队还在山上。

这次的衣服跟之前不一样,之前还穿的是部队衣服,这次直接森林公安的制服。

衣物从耐磨损的衣服裤子,到内衣袜子,再到穿的各种鞋。

这次还发下来之前没有过的胶鞋,防雨的雨衣,都是为了后续到来的雨季做准备。

山里温度低,一旦山林下雨淋湿衣服很容易感冒发烧生病,加上地面泥泞,穿上胶鞋比布鞋那些更合适。

如果现在季节是秋季,总队那边绝对不会在现在发下来这些东西。

其他的日常用品,如洗漱用的毛巾、肥皂、牙刷、牙膏,喝茶的大搪瓷茶杯,缝补衣服的针、线等等,都在其中。

只不过占比不算大,谢一城只是粗略一说。

这些物资,带回来的物资清单上都有,后续数量可以专门对照。

其中还有一些医疗物资,各种工具,例如铁斧头、铲子、锯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