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船厂的订单,已经排到了两年后。
随着大虞开海的影响,民间对商船需求量非常旺盛。
船厂的免税期结束后,光造船业带来的收益,就不是一笔小数字。
高净值产品创造价值,才是未来世界竞争的主流。”
李牧笑呵呵的说道。
小农经济时代,消费市场以刚需为主,根本旺盛不起来。
像欧洲工业革命,从棉纺织业开启的玩法,在大虞根本玩儿不转。
甭管生产成本多低,都架不住人家自己动手织。
除非打破小农经济,改变大家的消费模式。毫无疑问,这是极其不靠谱的馊主意。
工业化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,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,需要广袤的商品消费市场。
历史上欧洲选择了对外殖民,同样的玩法,大虞根本效仿不了。
在工业革命初期,李牧想不出有什么产业,能吸收上亿的劳动力。
粗暴式的玩法,估摸着征服全世界充当商品倾销市场,才能勉强满足需求。
殖民模式走不通,那就只能在不打破小农经济的情况下,逐步推进工业化。
甚至为了稳定局势,他还故意扩大小农经济圈,作为工业革命的缓冲区。
有土地给底层百姓托底,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,天下就不会乱。
“侯爷,财政收入增长虽然迅猛,但财政支出也在同步增长。
光计算都护府的收支,福安元年的财政开销,高达三千四百多万白银。
如果不是向北方出售粮食,抹平了其中一半的开销,哪怕加上两广的协饷,也填不了这个窟窿。”
卫新之一脸苦涩的回答道。
大虞朝的户部尚书不好当,安南都护府的“小户部尚书”,更加不好当。
朝廷靠着税制改革,挽救了兵临崩溃的财政,安南都护府的财政还不知道该用什么拯救。
开征田赋、丁口税,被自家侯爷就否定了。
提议给食盐、铁器涨价,同样遭到拒绝。
除非北方各省一直缺粮,都护府能一直吃天价粮的红利,不然财政早晚都要崩掉。
当然,也有简单模式。
只要都护府停止对外扩张,光节省的军费开销一项,就能把每年的财政赤字降低三分之一。
如果再停下从国内移民,都护府财政直接起死回生。
不说有所盈余,反正收支平衡,还是能够做到的。
“放心好了,难民数量不可能一直这么多。
搁在太平年月,一年顶多移民数十万,差不多现在一两个月的量。
你算算看,假如移民经费支出减少八成,都护府的财政状况是不是就大幅度好转?
还有对外扩张,现在也过了高潮期,后续将放慢脚步。
去年的军费开销,就是未来几年中的最高点,往后的军费支出,顶多也就去年的一半。
两个开销大头降了下来,随着对新占领区的整合,财政收入还会大幅度提高。
以都护府现在的控制区,每年获得两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,那是轻轻松松。
后续制造业发展起来,年财政收入还会持续增加。
未来五年内,财政收入突破三千万两,完全不是问题。”
李牧当即画起了大饼。
天下太平,那是不可能的。
大虞朝根子早就坏掉了,靠着最后一波忠臣强行推动改革,才给帝国续命了一波。
没能一鼓作气,解决内忧外患,实现王朝中兴,那就唯有继续向下滑落。
迭加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,简直就是地狱副本。
国内的天灾不断,那么移民行动,就不会停下来。
都护府在南洋地区攻略,已经严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