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9章 感慨函夏科研发展速度(1 / 2)

酒足饭饱之后,双方人员开始回忆起当年拜师学技的岁月。王老院士感慨道:“我年轻时曾在苏国留学,那段时光让我受益匪浅。苏国的材料科学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我从导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。”

托卡耶维奇点头表示赞同:“我也有类似的经历。我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期间,曾跟随一位着名的材料科学家学习。那段时光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交流的重要性。”

“是啊,技术是无国界的,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,正是技术交流的成果。”阿里埃塔感叹道。

“为了纪念这段友谊,我们一起唱一首《喀秋莎》吧!”冼老提议道。

于是,双方人员在包厢内合唱起《喀秋莎》这首经典的苏国歌曲。歌声回荡在包厢内,仿佛将他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理想的年代。

这场晚宴不仅是一次技术交流的盛会,更是一次友谊的见证。俄与函夏两国的技术专家在达连的秋夜中,用歌声与合作书写了一段难忘的经历,这也标志函夏与俄国技术合作交流,进入深水区。

阿里埃塔喝完酒后与身边的老朋友说道。“老托,函夏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氛围不得不说,确实要比我们俄国要更好。如果不是会长阁下说函夏已经研发出1000兆帕的特种钢,我是根本不相信的。但看到对方拿出实物的那一刻,我惊呆了。

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,我们在特种钢这方面研发资金已经花费了15亿美元,研发时间也比函夏提前六年时间,我们还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,就这样还是没有能追赶上函夏。我的压力大啊,如果这次回去复制不出1000兆帕特种钢,我的位置肯定要保不住。我心里苦啊!”

托卡耶维奇打了一个酒嗝,不由得浑身颤抖下。“老弟,你可能不知道其实我们的压力也很大。你别看我们红色造船厂当先很风光,那都是每年几十上百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砸下去的成果。

但这次来到函夏参观了他们江楠造船厂、湖东造船厂以及现在达连造船厂,我心里也发怵,没有想到函夏的造船技术也在飞速发展。而且他们花费的研发资金比我们更少,这里的人更加勤奋。

此外根据我们技术专家的判断,函夏造船技术将会在未来五到六年内追赶上我们的部分。如果不是此次之行,我们还沾沾自喜在功劳簿上。不过这次,我们也从函夏这里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技术,也了解到他们的聪明智慧。说了那么多,总结一句话。时代在进步,我们也要跟着改变。”

阿里埃塔也感慨道“有的时候不得不佩服我们会长大人卓越的远见,现在的函夏可不是那个勤奋好学的尖子生,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已经和我们站在同一高度。

这可不是你我两人有这样的观念,而是每一个来过函夏做技术交流的专家都是这样感慨。曾经是我们手把手教学他们,现在他们反而从技术上给我们上课。

现在想想俄国内部还有那些老古董看不上函夏这些穷学生,我就觉得好笑。真的是验证了会长说的,‘大人时代变了,你不进步就会被淘汰’,也庆幸我们是函夏的准盟友,如果有这样的敌人那么是多么可怕的事情。”

20日尼古拉看着这些前往函夏做技术交流的专家发回来的报告,侧面验证一个事实,函夏的科技突破已经进入快车道。甚至现在个别领域上已经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。

还好当初一直与函夏保持频繁的技术交流,函夏的技术成长也帮助俄国技术研发提提速,互惠互利的帮助也越来越多。正如自己制定的那样,对待函夏千万不要玩小心思,直接明牌就是奔着互惠互利来的。

不然函夏怎么可能简单的把科研成果拿出来与你交换,交换的价值也是有分量的,你拿出的东西值不值得对方和你交换,说白了对方更多的是看在尼古拉这么多年在函夏耕耘的面子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