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3章 张果老砍梭罗树的小故事(1 / 2)

御剑飞行到了石塔村外,舒星降下飞剑,几人下来后,舒星又取出车子。

舒星则直接飞到家,这边由舒勇开车回家。

到家后的舒星和家人说了一下已经把舒勇他们接回家的事。

于是大家准备一起去二叔家玩一会,舒父、舒母则在家没动,舒星也没去,舒安两口子和孔宁萱带着孩子去了二叔家。

在舒星的神识下,舒安他们几乎同时和舒勇开的车子到达。

舒星的二叔、二婶已接到舒萍打的电话,便早早的在朝门口等待。

于是一行人便高高兴兴的进了家,沈静柔是重点保护对象,被舒星二婶搀扶着,尽管没必要这么做。

舒勇他们向爷爷、奶奶问了好,并取出买的礼物送上,最后舒勇和舒萍还到这边提着礼物看望了舒父、舒母。

舒星看到二叔、二婶他们很是高兴,家里终是热闹了起来,不再冷清。

很快就到了第二天,这天清明节,寨子上很多人都推粑粑,虽然现在有粉碎机,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用石磨推。

除了推蒿子粑粑,有的还会推豆腐,现在推的豆腐几乎全部用来做霉豆腐。

把做好的水豆腐切成寸许见方的小方块,用开水烫过后,放在干净的稻草上。

稻草只取草杆那一段,它们在均匀的铺在竹编的筛子、簸箕等上面。

然后,上面盖上干净的包袱(纱布)放在阴凉处,等豆腐慢慢长出白霉,这个要好几天,根据天气的不同,三到十天左右。

做的好的,白霉长的较长、较密,像浑身长满长毛的东西。

但有的不长霉,会变质,还有的只长了一些黑点,这些都是要丢弃的,不能食用。

长了霉的豆腐,接下就是裹盐和打碎的干辣椒粉。

先用一个盘子或大碗装满盐,再用筷子把霉豆腐夹在盐碗里打滚,裹上盐后,再夹到装有干辣椒粉的碗里打滚裹上辣椒粉。

这里只说太顺县的霉豆腐做法,听说有些地方不裹辣椒粉。

盐、辣椒粉都裹好后,便把它们装进陶瓷坛子中密封,放在阴凉处入味,这个也要一段时间,起码要让盐全部被吸收。

入味好的霉豆腐已经可以食用,有的喜欢干吃,还有的会打油汤。

等汤冷后倒进陶瓷坛子里,有的还会倒酒,不过倒酒的要等酒醒才好吃。

蒿子粑粑在中午时分就已蒸熟,趁热吃是最好吃的时候。

这天也有的人家没有做蒿子粑粑,舒母一般会给他们每家送几个尝鲜。

冷后的蒿子粑粑有的会在煮饭时蒸一下再吃,有的会用火烤,烤出锅巴后会更香更好吃。

晚饭就是过节饭,在舒星小时候就只有一碗腊肉,而现在则是大鱼大肉摆了一大桌子,以往过年都没现在丰盛。

清明节的最后一天,舒星一家和舒勇一家聚在一起,吃了一顿大餐,之后便是舒星把他们送回学校。

孔宁萱、舒安、梁婉秋他们则前往太顺县城,舒母也跟着。

家里又只剩舒父一个人,不过他双休日都会到县城和舒母在一起带孩子。

等舒星送舒勇他们回来,明亮的满月已高高挂在天上,而舒母、孔宁萱陪着舒浩、舒然在庄园院子里玩。

舒星刚一降落在地,就听舒母对舒浩说:“老老(太顺县对长子的称呼),月亮指不得,指了烂耳东(耳朵)。”

这声音舒星听着很熟悉,他小时候用指头指着天上的月亮说:“好大的月亮粑粑。”

往往在这个时候,舒星的奶奶会像现在的舒母一样说着同样的话。

也不知是什么原因,但有的东西就会这么一代代传下来,就如玩小鸟写字手会抖,吃鸡爪,字写的会像鸡抓的一样,很丑。

舒浩听到他婆婆(奶奶)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