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九章 献策(2 / 3)

状元郎 三戒大师 3147 字 2天前

调集大军,还有一个法子可以让他们彻底老实。”却听苏录沉声道。

“什么法子?”马千户忙问道。

“疏治赤水河!”苏录一字一顿答道,接着侃侃而谈:

“其实,播州也好,永宁也罢,跟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土司并不一样,它们的地盘就在大明腹地,只是因为大山阻隔、交通不便,朝廷兴兵耗费太大,才不得不羁縻而已。”

“是。”马千户点头认可。尤其是播州,都他么挨着重庆府了……

“洪武初年他们为什么老老实实归顺?是因为太祖爷疏通了赤水河,朝廷大军可以随时顺河而上,抵达他们的腹心之地。”便听苏录接着道:

“所以百多年来,他们都相当老实。那为什么现在又不安分了呢?无非就是因为赤水河基本堵塞,每年只有冬季能勉强通航,而且运力极其有限,完全无法支撑大军深入,所以他们才失了畏惧。”

“狄夷畏威而不怀德,所以不只是为了眼下,从长远来看也有绝对必要重新疏通赤水河,而且一直保持其船行通畅,来维持对播州、永宁乃至贵州土司的威慑!”苏录最后总结道。

“好好好!这法子好,利国利民,一劳永逸!”在场三位老人家无不叫好。山里的人,哪个不盼着赤水河能通航?

直到冷静下来,马千户方又面对现实道:“就像我去年说的,赤水河段分属一县一司三卫,单独疏通没有任何意义,得由五家一起动手才行。”

“这些衙门正好都归叙永兵备道管。”便听苏录笑道:“所以黄兵宪就是疏通赤水河的不二之选,这次他自投罗网,千户大人可千万不要放过他。”

“你对黄兵宪有意见?”马千户瞥一眼苏录,发现他的用词有些不敬。

“没有没有。”苏录忙摆摆手道:“我个平头百姓,能对堂堂兵宪有什么意见?只是提醒千户,这是个绝好的机会,千万别错过了。”

“好!”马千户摸着花白的胡须重重点头。“老夫一定汇报!”

~~

苏录回房时,发现大哥还没回来,二哥抱着竹夫人正睡得开心,也不知道梦见啥好事了。

第二天早上起来,哥俩都在院子里晨练了,大哥才顶着一对黑眼圈回来。

苏录正在‘两手攀足固肾腰’,从裆里看着倒立的春哥儿,咋舌道:“朱二爷这是多稀罕你?跟你熬了俩通宵了。”

“朱世伯说今天就要走了,所以得抓紧时间给我讲清楚。”春哥儿也感动坏了。“他老人家真是太高尚、太热情了,我已经拜他为师了。”

“好啊好啊。”苏录高兴道:“别的不说,至少这一百两是省下了。”

没想到自己把朱二爷带来家里,居然跟大哥结上缘了……

“他还让我去泸州跟他学习。”苏满又道。

“那你答应了吗?”苏录站直了身子,跟弹簧似的‘背后七颠百病消’。

“我说话得算数。”苏满摇摇头。

“唉,大哥真是太有原则了。”苏录无奈叹气。

“不过我答应,明年过了年就去。”苏满又道。

“那还行。”苏录点点头。

“好哎。”苏泰搁下练块用的石凳子,咧嘴笑道:“我们到时候又能在一起了。”

~~

辰时不到,县学外大街上便被围了个水泄不通。

老百姓谁不想亲眼看看传胪牌坊揭彩的一刻?甚至还有父母带着自家的孩子,半夜就出发,从几十里外赶过来。也有年轻的父亲抱出了还在月子里的小婴儿,就为了沾一沾这一刻的文气。

那座万众瞩目的砖木牌坊四柱三间,牌匾上裹着红绸。四根合抱粗的朱漆木柱稳稳立在雕花石基上,还散发着新漆的桐油味。

县里立的这座牌坊,固然没有州里那座汉白玉的贵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