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究竟是难以取得成果,还是压根就不想查啊!”
一旁的镇东侯跟着嘲讽道。
板子打到自己身上,才会知道疼。
东南各省的财政收入锐减,本质就是对皇权衰落的一次反馈。
太上皇御驾亲征失败后,朝廷没有对晋商集团进行大清洗,让许多人看到了朝廷的软弱。
士绅豪族和皇权之间,就是一对跷跷板。
皇权强势的时候,他们就是天子的忠臣。
皇权一旦衰落,这些家伙就会化身食人恶魔,逐步蚕食帝国的根基。
哪怕其中有忠臣站出来,为帝国鞠躬尽瘁,也改变不了群体的堕落。
相对以往的封建王朝,大虞的政治制度,要成熟的多。
可再成熟的制度,也需要有人去维护。
撑起帝国根基的士绅集团,早就已经堕落。
另一大支柱勋贵集团,在突然爆发一波之后,现在也陷入了颓势。
年轻一代勋贵子弟,进入官场之后,迅速被腐化。
满朝文武百官,口中忧国忧民喊的惊天动地,心里却全是生意。
“侯爷,这话就过了。”
“南方各省贡献了朝廷七成以上的财税收入,现在遇到了困难,减少一些实属正常。
朝廷总得给大家喘息之机,不然一直高压下去,百姓还怎么活啊!
以下官之见,不如削减一部分南方各省的税赋,与民休养生息。”
刑部尚书费心远开口辩解道。
身份决定立场,在团体利益面前,国家利益要往后靠。
他能够做到现在的位置,就是清流集团给推出来的。
哪怕内心深处,他并不支持士绅偷逃税款,现在也必须站出来支持江南士绅。
敢提出减税,自然是有所依仗。
削减南方各省税赋,清流党的支持者固然是最大受益者,浙党、楚党的背后支持者,同样是受益人。
两党出身的官员,就算不支持,也没法站出来反对。
“看来户部很富裕嘛,都可以减税了。那么欠下的各类费用,是不是该先划拨下去。”
高阁老当即嘲讽道。
大虞的财政虽然好转,但远远称不上富裕。高额的军费开销,一直都是困扰帝国的最大难题。
现在北方内忧外患,都没有解决,就有人提出给东南各省减税。
真要是落实下去,那么“南方各省出钱,北方各省出命”的国防格局,就要被打破了。
转瞬的功夫,在场的群臣就分成了两波。
北方出身的官员,坚决反对减税。
南方出身的官员,一部分支持减税,一部分保持沉默。
朝廷的开销,是不能少的。
南方少收的税款,就要加在北方头上。
以北方各省的情况,就算立即启动税制改革,也增加不了多少收入。
继续向百姓摊派,那是会出大乱子的。
官员们可以不在乎底层百姓的死活,但绝对无法坐视天下大乱。
“好了!”
“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税收减少,不是加税减税,别跑偏了议题。”
见气氛不对,首辅姜书翰开口打断道。
家乡父老的利益要考虑,可江山社稷也不能忽视。
朝廷要正常运转,离不开财政支撑。
只有白痴蠢货,才会认为所有的减税,都是好事。
此时提出减税,摆明是不怀好意。
税款降下去容易,再升上来,可就难了。
为了短期利益,影响江山社稷,那是典型的鼠目寸光。
一旦大虞崩溃,现在吃进去的,都得给吐出来。
主要是大虞对士大夫太好了,以至于很多